问个问题

2024-04-28

1. 问个问题

设半径为R
πR+2R=15.42
R=3
所以 半圆面积 S=πR2/2=4.5π

问个问题

2. 问个问题

第一问:直线运动速度是4/s,那么0.5s后,直线下移0.5×4=2,那么,8-2=6,Q点坐标为(0,6),因为直线经过平移后斜率不变,还是4/3,所以0.5s后直线变为y=(4x/3)+6,当y=0时,x=-4.5,所以P点坐标为(-4.5,0)
第二问:将题目中的运动速度以相对运动的方式来看,直线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下移,菱形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下移,那么可以看成,菱形不动,直线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下移,而且,经过计算,AB与MN是平行的,所以开始有公共点的时候就是MN与AB重合的时候,那么以相对运动的速度来看,实际的时间就是M点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从A运动到C的时间,那么显而易见,t=8/3(s)
如果不用相对运动来计算的,那么方法如下,首先写出MN直线的方程:y=(4x/3)+8,AB直线方程:y=(4x/3)+4,CD直线方程:y=(4x/3)-4,那么设t时间后开始有公共点(其实就是直线MN与AB重合为开始):列出方程有(4x/3)+8-4t=(4x/3)+4-t,推出t=4/3,那么说明4/3(s)后开始有公共点,那么设t'时间后没有公共点(其实就是直线MN与直线CD重合的时间),那么列出方程有:(4x/3)+8-4t'=(4x/3)-4-t,推出t'=4(s),那么总共重合时间为4-4/3=8/3(s),那么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在第三问作为判定标准起作用。
第三问:设Q点的坐标为(0,m),那么P点坐标为(-3m/4,0),PQ直线为y=(4x/3)+m,那么运动时间为(8-m)/4,PQ中点坐标设为R,为:(-3m/8,m/2),直线AB为y=(4x/3)+[4-(8-m)/4]=(4x/3)+(8+m)/4,点R到直线AB的距离为|(24-9m)/20|,PQ长度为√[(0-(-3x/4)^2+(m-0)^2]=√(25m^2/16),由题意有:点R到直线AB的距离是PQ长度的一半,那么列出方程有2|(24-9m)/20|=√(25m^2/16),两边同时平方并化简得到最终方程为301m^2+1728m-2304=0,用求根公式得到Δ=5760000=2400^2,所以m=(-1728±2400)/602,m=336/301或m=-2064/301,因为第二问中求出的时间界限,移动时间要大于4/3,还要小于4,那么逐一检验,m=336/301时,有t=(8-336/301)/4=518/301>4/3,所以保留,当m=-4128/301时,t=(8-(-2064/301))/4=1118/301<4,所以也保留,那么综上,t=518/301或t=1118/301

3. 问个问题

1、英格兰国王斯蒂芬是英格兰人。

【英格兰国王】
  斯蒂芬(Stephen,1096年~1154年10月25日),英格兰国王,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。

2、游泳名将斯蒂芬是德国人。

【德国游泳名将】
姓名:布雷娜·斯蒂芬(Britta Steffen)   
国籍;德国   
项目:自由泳   
俱乐部:SG新科隆,柏林   
生日:1983年11月16日   
出生地:Schwedt/Oder   
身高;1米80

具体资料: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544450.htm

问个问题

4. 问个问题

柏拉图多面体就是正多面体,也就是仅由一种正多边形组成的凸多面体,一共五个:正四面体(4个正三角形)、正八面体(8个正三角形)、正方体(6个正方形)、正十二面体(12个正五边形)、正二十面体(20个正三角形)。柏拉图知道正多面体只能有五个,虽然这一事实不是他自己发现的,但是由于他把这些正多面体当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结构,所以后来的人把这些多面体称为柏拉图多面体。

阿基米德立体指的是半正多面体,也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正多边形组成的凸多面体,特点是每个顶点处的多面角互相全等。半正多面体一共13个:截半立方体、截半二十面体、截角四面体、截角立方体、截角八面体、小斜方截半立方体、大斜方截半立方体、扭棱立方体、截角十二面体、截角二十面体、小斜方截半二十面体、大斜方截半二十面体、扭棱十二面体。据说阿基米德研究过这些多面体(但是有关的著作已经丢失),所以后人称它们为阿基米德立体。

5. 问个问题

πX8X(30-24+20)=208π

问个问题

6. 问个问题

大同思想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。
主张1.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2.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3.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4.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5.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6.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
除了所有制的问题提得不够明确外,与当代的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社会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。
 儒家思想回到根本还是封建社会统治的一种思想工具,所以把它归为封建主义思想。

7. 问个问题

玛塔·哈丽(Mata Hari,1876~1917),是荷兰人玛嘉蕾莎·吉尔特鲁伊达·泽利(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)的艺名。
一战期间,玛塔·哈丽是巴黎红得发紫的脱衣舞女,但更是一位周旋在法、德两国之间的“美女双料间谍”,跻身历史上“最著名的10大超级间谍”之列!然而,法国反间谍部门却指控哈丽用“枕边风”为德国人窃取情报,并给法国带来巨大损失,造成5万名士兵身亡!1917年10月15日,她被以“叛国罪”的名义处死在巴黎郊外。
玛塔·哈丽传奇式的人生在西方世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,后世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她的间谍身份,对当时的判决提出许多置疑。玛塔·哈丽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书籍、电影等文化作品之中,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。

问个问题

8. 问个问题

面子,是中国人考虑最多的一个话题。上至国家领导人,下至平民百姓,都知道时时处处爱面子。

面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,那么,面子是到底是什么呢?

翻开词典可见,“面子”原意为物体的正面、表面、外表等含意,后引申为脸面、票面等,通常被理解为名誉、声誉、威望、商誉、信誉等。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,“面子”一词的含意特别复杂,“给不给面子”有时只能是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’的。

中国人爱面子真可说是古今中外少有的,往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,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一些外国朋友有时看了直摇头,叹说:不可理喻。

中国有句俗话说:家丑不可外扬。说的就是中国人爱面子,遇到有损家族或家庭的不名誉之事(大而言之,甚至国内的不名誉之事,有时也被称为家丑),如子女不孝、妻子被虐待、丈夫怕老婆、女儿被人欺辱等,宁可憋在心里头,也不愿说出来,生怕别人知道了会丢面子、遭人齿笑。甚至有时都到了只要面子活受罪的程度。常听中国人在劝解家庭纠纷时,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打破门牙往肚里咽。你想想,门牙打破了都不愿让吐出来,害怕丢面子,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受的呢!真是可悲、可笑极了。

中国人爱面子,有时也表现为一种气节或骨气。如: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;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;士可杀,不可辱。爱这样的面子是可敬的。

不过,中国人爱面子,通常只是爱自己、家人或朋友的面子,对人家的面子有时非但不照顾,而且故意毁损。正像有句话说的那样:好事不出门,坏事行千里。事实也确是如此:有些人无聊到以损坏别人的面子为消遣。

俗话说:凡事总有个度。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也是如此。

曾听说一个近似荒诞的故事:一对老夫妻,几十年来从没见到红过脸,除了没孩子,也没人见过他们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。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是和睦夫妻,日子过得一定很幸福,并被作为模范夫妻称颂着。实际上,老两口从结婚时起就没同过床,感情一直无法交流。但由于双方虚荣心太强、太爱面子,谁也不愿别人知道他们夫妻间的事,更不愿带头提出离婚,就这么一拖再拖。为了面子,他们在人前强颜欢笑,背地里淌眼抹泪。这也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在作怪。何苦呢?

为了面子,中国人请客,总要打肿脸充胖子,不管是请一个人还是几个人,都要满盆满碟的往上端菜,一摆就是一大桌,还口口声声地说“没菜!没菜!”;为了面子,中国人可以摔锅卖铁地去出人家的礼金,不是有句话说:人情大似债,头顶着锅儿卖。但中国人的礼数似乎也太多了点,什么结婚礼、小孩十二天礼、满月礼、抓周礼、过十岁礼、过四十礼、升学礼、参军礼、乔迁礼、过寿礼、丧礼等等,名目繁多、数不胜数,加上中国人本来就多,真是没完没了;为了面子,中国人吃了亏、上了当常常自认倒霉,唯恐别人说三道四;为了面子,中国人有时甚至可以去违法犯罪掉脑袋……

中国人都知道一句话:鬼迷熟人。并不是真有什么鬼去迷惑什么人,只是打个比方而已,意思是说消费者在购买熟人的东西时经常吃亏上当,不是缺斤少两就是价钱贵了,还有就是买到次品、劣品、不合格品甚至危险品的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归根结底一句话,就是因为中国人太爱面子了,宁可让人坑了,也不愿当面计较,以免让人觉得这人没涵养、没品位、没修养。熟不知,一些商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,故意蒙骗熟人,赚取昧心钱。

中国的三角债令人头痛,与老总们看面子有很大关系(国企的老总更多点,反正不是自己的钱,做个顺水人情,不愿撕破脸皮得罪人);熟人之间借钱,也是看面子;以至于有些面子软的人,钱借出去了,却不好意思去要,遇到自觉点有点良心的还能早些归还,要是遇到不自觉或耍赖的人,只好吃了暗亏。

中国的传销屡禁不止,其根源也是在于中国人太爱面子。谁都清楚传销是个骗人的玩意儿,且早就被国家作为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取缔,却怎么也杜绝不了,为什么?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,传销就是靠面子运转下去的,没有面子也就没有传销。靠面子?靠谁的面子?靠亲戚、朋友、同学、同事……一切熟人的面子。这么说来,我们咬牙吃了暗亏,给了别人面子,却不一定是在做好事,或许就是在协助熟人违法犯罪干坏事。呜呼!做人真难。

看看人家国外是怎么做的。我到国外做客,有时即使是到一些很富裕国家的很富裕的人家吃饭,主人也只是挑选客人喜欢(有时只是主人喜欢)的几样饭菜端上桌,并不为夸耀富有而铺张浪费。邓小平同志当年到英国访问,报纸上也只是报道撒切尔夫人拿三四样简单平常的东西招待他的。在国外经常能看到许多老外(包括一些有钱人)到饭店吃饭后,把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走。看人家老外多实在。说真的,中国人有必要在这方面多学习国外的经验,以改掉这些虚荣爱面子讲排场的坏毛病。

中国人爱面子由来已久。早在春秋战国时代,就有了临潼斗宝的典故;到了东晋,有了石崇和国舅斗富;到了隋朝,因为爱面子,隋炀帝命人用丝绸裹树、免费供应外国人用餐;近现代爱面子的例子也太多了,举不胜举。

中国人爱面子,有些外国人又何尝不是?不信你看,在英国小说家毛姆的《午餐》中,主人公‘我’就曾因为爱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,结果一顿午餐整整花去了‘我’一个月的生活费。古代日本的武士每当比武失败,就觉得极度的没面子,往往以自杀了结自己。

表面上看,给不给面子是单方面即可决定的事;事实上,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地点、任何情况下,面子总是双方面的事,给不给面子也必然是双方面的事。任何一方不管、不顾、不看对方的面子,另一方也就没有必要给面子,更没有必要受所谓面子的拘束。单方看面子,最终吃亏的总是看面子的人。吃了亏不要紧,别人还要说你笨、说你傻、说你呆。吃亏、上当并不是福,不是吗?